友谊镇:移风易俗促乡风文明 破解边境基层治理密码

近年来,凭祥市友谊镇将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,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、人情负担过重等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打出“制度约束+靶向施策+暖心服务+刚性监管”组合拳,破解边境基层治理难题,让移风易俗从“软倡导”变为“硬约束”,把实惠送到群众心坎上,优化了边境基层治理环境,提升了治理效能。
友谊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,由村“两委”牵头,组织党员、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,入户收集意见建议,形成接地气、可操作的“硬规矩”,以村民承诺约束自身行为,为共建共享美丽乡村提供制度保障。目前,全镇11个村(社区)均形成“一村一约一特色”的治理格局,红白理事会实现自然村全覆盖,还统一建设11个标准化宴席场所,从操办规模到监督管理形成全流程规范,并倡导厚养薄葬、文明节俭,引导群众告别陋习。
隘口村村干部潘元东表示,以前村里办酒席攀比风气重,现在红白理事会倡导下,越来越多村民主动选择“简约宴”,攀比和奢靡心理逐渐摒弃。
友谊镇推行“志愿服务+积分超市模式”,围绕致富带动、优良家风、孝善敬老、环境整治、热心公益等六大文明行为制定积分细则。村民参与志愿服务、简办红白事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等可累计积分,每月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。如今,积分超市成了文明培育站,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在友谊镇逐渐形成。
友谊镇坚持“问计于民、施策为民”,紧扣“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目标,发挥红白理事会“移风易俗主阵地,乡风文明风向标”作用。各村将村集体经济分红与文明新风挂钩,设立专项助学金,按“群众提议,集体决议”确定资助标准,已累计发放30余万元资助200余名大学生,实现“解困助学”与“倡树新风”双赢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新风带来的实惠。
同时,该镇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,推进道路硬化、饮水工程、文化广场等87项民生工程,将移风易俗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,形成“破陋习减负担、树新风享实惠”的良性循环,让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。
“移风易俗不是管出来的,是带出来的。下一步,友谊镇将持续创新实招,通过一系列‘接地气、冒热气、聚人气’的举措,让文明新风像春风一样吹进千家万户,真正让群众既减负担,又收获幸福。”友谊镇党委书记李吉俊说。(刘园莉 赵怡菲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