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新县下雷镇:“人才活水”浇灌乡村善治之花

夜幕下的广西大新县下雷镇三湖村,文体活动中心灯火通明。篮球场上,“村BA”激战正酣,呐喊声此起彼伏;文化舞台上,村民自编自演的“村晚”节目引得阵阵喝彩。这个曾经寂静的村落,正以“文体共建”为支点,凭“人才活水”为滋养,绽放出乡村善治的绚丽之花。
人才“归巢”:撬动治理变革的“关键支点”
“142万元,建起的不只是一座场馆,更是打开乡村善治的新大门。”站在崭新的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前,三湖村村民赵定璋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。这座集篮球馆、文化舞台于一体的场馆,是本土人才黄堂彦2025年初捐建的,却意外成为撬动基层治理的“关键基石”。
场馆启用后,“村晚”“村BA”等活动接连上演,村民从台下观众变成了台上主角。更巧妙的是,文化活动中培育的协作精神正悄然转化为治理效能:筹备“村晚”时练出的分工协作能力,成了推进村道硬化、污水治理的“加速器”;“村BA”赛场上的团队意识,化作应急演练中有序配合的行动力。日常议事时,曾一起排过节目、打过比赛的村民们更懂配合;纠纷调解中,文化活动营造的团结氛围成了天然“润滑剂”。
“以前办活动靠村委‘单打独斗’,现在人才带着资源、理念回来,治理真正有了‘造血’功能。”三湖村党总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吴新英感慨道,治理模式已从“单向管理”变为“双向共建”,村民的参与感、责任感看得见地增强。
众筹赋能:激活内生动力的“治理密码”
2025年春节,三湖村一场篮球赛火“出圈”——13万元活动资金全由村民、企业家自发捐助,赛事策划、裁判组织全由村民自主完成,吸引周边10个村参赛,观赛群众超5000人次。
这场众筹篮球赛的意义远不止于文体活动:在外务工青年主动承担转播,让游子通过直播间感受家乡脉动;退休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维护秩序;返乡大学生用短视频记录赛事,全网播放量破10万。“13万元众筹的不仅是经费,更是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和参与治理的热情。”吴新英的话点明了关键。
从“干部包办”到“群众主创”,众筹模式让每位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“主人翁”。如今,文体活动中心常变身为“议事厅”,村民们坐在球场边的长椅上,聊聊“矛盾调解”“产业谋划”,2025年上半年全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40%。
经验升华: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治理跃升
三湖村的实践,勾勒出一条从外部“输血”到内生“造血”的治理路径:以项目引才,吸引黄堂彦等乡贤“带资带智”嵌入家乡建设;以众筹赋能,让村民通过自主策划活动,将外部支持转化为自治力量;以文化凝心,将文体活动经验转化为“平急两用”的治理智慧。
“激活乡村善治的‘一池春水’,关键在引才、聚力、用情。”下雷镇党委书记许世伟说,该镇正将“三湖经验”推广开来:打造“引凤还巢”系统工程,既搭能人平台,又育本土人才沃土;推广“众筹自治”让村民从“看客”变“主角”;深化“文体搭台、治理唱戏”机制,让文化认同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如今,“三湖经验”正在下雷镇落地生根。随着“人才活水”持续注入,乡村善治的绚丽之花,正在这片土地上越开越艳。(赵青扬)
来源:大新县下雷镇人民政府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